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潮河边人博客

http://jsl641124.blog.163.com/

 
 
 

日志

 
 
关于我

出生于黄海之滨潮河岸边响水县。历任县支行记账员、主任、科长,市分行个金、会计、管理信息处长和省寿险公司经理、总经理、省分行《内部决策参考》特邀撰稿人等职。喜好文字数字,曾多次参与省分行重点课题研究,重大项目推广和重要会议文件起草工作,发表学术文章四十余篇,省级以上获奖课题及项目十余个。

王原祁作品 故宫博物院藏  

2016-09-07 09:46:08|  分类: 清代绘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王原祁

王原祁(1642—1715年),字茂京,号麓台、石狮道人,江苏太仓人,王时敏之孙。清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因画艺,被召供奉内廷,深受皇室青睐,地位显赫,任书画总裁和《万寿盛典》总裁,官至户部侍郎,故称“王司农”。他擅画山水,与王时敏、王鉴、王翬合称“清初四王”。“四王”的绘画创作继承明末董其昌的绘画理论和实践,力图集古人之大成,被确立为正统画派。追随王原祁的画家众多,形成“娄东派”,几乎独占了当时的画坛。著有《雨窗漫笔》、《扫花庵题跋》等。
本集图片为潮河边人根据故宫网站截图拼接而成并首发。


本幅上部自识长题,款署:“王原祁画并题。”钤“王原祁印”白文印,“茂京文”白朱文印,“扫华庵”朱文印。右下角钤“西庐后人”朱文印。此图无年款。据王原祁自题“身伏噩庐,心违琐闼”之句,知是图当为他55岁左右为其父王揆守丧之日所作。

图绘江南清幽小景。在构图上,王原祁通过对山石杂木由近至远、由低至高的层层展示,有秩地拓展了画境。在山石树木的表现上,王原祁掌握了吴镇擅于运用湿笔的特点,亦以包含水分的润墨表现山川林木郁茂之景。笔墨淋漓雄劲,得吴镇山水画“苍苍莽莽,有林下风”之趣。


此图是王原祁仿董、巨山水之作,据题系为其弟子明吉而作。明吉即王原祁四大弟子之一的金永熙。王原祁以“神完气足”为主旨教导明吉习董、巨山水,他认为董、巨绘画具有“全体浑沦,气势磅礴”的特点,要体现这种特点,须章法通透,渲染分明,然能做到匠心独运、幻化出神实属不易之事,因此,该作全以块石堆积成山,笔墨浑融而层次清晰,以密不透风之势而求神完气足,这是画家积一生画学为弟子所作的绘画范本,是其晚年杰作之一。

幅右上自识:“学董、巨画必须神完气足。然章法不透则气不昌,渲染未化则神不出,非可为浅学者语也。明吉问画于余,特作此图示之。惨淡经营,历有年所,而终未匠心,方知入室之难。明吉勉旃。戊子腊月望日题。王原祁。”钤“王原祁印”白文印、“麓台”朱文印、“御书画图留与人看”朱白文印、“石师道人”白文印、 “西庐后人”朱文印。鉴藏印有 “虚斋鉴定”、“莱臣审藏真迹”等。“戊子”为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王原祁时年67岁。


作者自识:“天空浮修眉,浓绿画新就。用昌黎诗意,时壬午仲春写于京师邸舍,麓台祁。”钤“期仙庐”白文长圆印,“王原祁印”白文印,“麓台”、“西庐后人”朱文印二方。“壬午”是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王原祁时年61岁。

据自题而知,此图是据唐代韩愈《南山诗》(见《全唐诗》卷三三六)中“天空浮修眉,浓绿画新就”句而绘制的山水画。构图有远近景之分,远景重点表现幻境般的烟云,其大片的留白与近景具象的汀渚杂木形成虚实对比,其由实至虚的表现手法不仅扩展了画面的空间,而且为画作增添了朦胧的诗意,突出了创作主题。图中山石的画法带有典型的王氏画石特点,先用朴拙的线条勾勒轮廓,而后以墨连皴带染,靠墨的干湿浓淡逐步浸染,最后达到清中求浑、浑中显清的闲逸之趣。

本幅自识:“此图为山憔生平合作,余家旧藏,丁亥冬日仿于海澱寓直,王原祁。” 钤“麓台”(朱文印)、王原祁(白文印),另有“乾隆御览之宝”(朱文印)、“石渠宝笈”(朱文印)等鉴藏印5方。根据题记可知,此图是作者“丁亥”年即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66岁时仿元代王蒙画江南春色之作。画作饱满的构图、雄浑的气势、深幽的意境以及山石的皴法都源于王蒙,而生拙的用笔和多层皴染的画法则流露出作者“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的自家面貌。

此图描绘虬松密树、溪水蜿蜒,是一幅典型的山水画。作者以淡墨干笔、牛毛细皴绘出山石的主体结构,再以浓墨湿笔加以点染,用笔繁复却不琐碎,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布局紧密,充分显示出其精湛的笔墨技法与构架画面的能力。笔法苍老,既不失王蒙之深秀,又兼具董巨磅礴之气,实为佳作。

本幅自题叙述了他对王蒙所用绘画技法的理解,款署:“康熙辛巳仲冬麓台祁”。钤“王原祁印”白文印、“麓台”朱文印,右上钤“期仙庐”白文印,左下钤“西庐后人”朱文印。“辛巳”为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王原祁时年六十岁。鉴藏印有“远湖所藏”朱文印。

作者自题:“画贵简而山樵独烦,然用意仍简。且能借笔为墨,借墨为笔,故尤见其变化之妙。此图辛巳岁所作,以公务所稽,久而未成,暇时点染至乙酉重九始脱藁,不能一气贯注,多所修补,未免烦结生滞矣。幸体裁不失存之。麓台祁题于京邸榖诏堂。”迎首钤 “古期斋”朱文印,款下钤 “王原祁印”朱文印、“别号麓台”朱白文印,左下角钤 “西庐后人”朱文印, 鉴藏印有“孙煜峰珍藏印”、“徐紫珊秘箧印”、“徐文台竹隐盦收藏印“、“葱玉张氏”、“韫辉斋印”、“暂得于己快然自足”诸印。款识中的“辛巳”、“乙酉”分别为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和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此图应为王原祁60至64岁之间的作品。

全画以高远法构图,崇山峻岭于雄奇中内具空灵之貌,山石与树木间开合有度,于多变的虚实呼应中构筑出丰厚华滋的气象。王原祁自言此图始画于“辛巳”,止于“乙酉”,前后历时四年之久才得以完成。虽然此图并非一挥而就之作,但是由于王氏具有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底和高超的设景造势能力,因此,全幅笔致墨韵仍显浑然天成,不失为王原祁晚年仿王蒙山水画而又别具风范的代表作。

本幅有作者款题:“臣王原祁恭畫”,下钤“臣原祁”。钤“乾隆御览之宝”等收藏印章诸方。

该图是作者于清宫廷供奉期间(即1686—1715年)绘制的代表作。画家取法于元代王蒙的密体画风,画层峦叠翠,松林山舍,云雾缭饶,是画家心中的理想仙境。作者多用干笔细皴,笔墨苍润,有元代王蒙的遗韵。构图严整而富有变化,又浑然一体。

此册山水是王原祁据唐代卢鸿《草堂十志图》图意,分别仿宋、元诸家笔意,重新加以艺术创作而成。卢鸿原作早已失传,今尚存宋人的临仿本,与此册相较甚殊,是画家师其意而不师其迹之作。该册无纪年,以画笔之苍劲,当是画家晚年之作。10页画,有6开设色,并兼用墨笔,色、墨兼施,浑然一体,清丽中有苍厚之致,为画家毕生努力所形成的特色。其晚年曾请告老还乡,屡为康熙帝所挽留,难免有“身在魏阙,心存江湖”之想,此图册似即追慕前贤草堂之隐的无奈心境的写照,为其晚年代表作。《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自题:“癸未春,行武林道中,因忆黄鹤山樵‘萧寺秋山’,舟中成稿未竟,适以公冗而罢。乙酉、丁亥两次扈从仍未脱稿。近在海淀寓直,雨窗多暇遂成此图,方知古人‘十日一山,五日一水’之说不虚也。康熙庚寅春仲题。王原祁。”引首章钤“御画图留书与人看”朱白圆文印。款下钤“王原祁印”白文印、“麓台”朱文印,右下角钤“西庐后人”朱文印。款识中的“庚寅”是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王原祁时年69岁。

图绘烟云缭绕、草木华滋的江南景致。其笔墨追摹元代画家王蒙繁密的画风,并充分发挥了王蒙干笔皴擦的技法,笔墨随着山形地貌的变幻,或作长线直皴,或作曲线弧皴,在皴的基础上,又以墨由淡而浓地反复晕染。整幅作品具有淡而厚、实而清的书卷之气,得山峦于风骨奇峭中包孕秀爽清润之美。是王原祁晚年仿王蒙山水画的代表作。


本幅款识:“康熙壬午春日,畅春园直庐仿梅道人笔。王原祁。”引首章钤“扫华庵”朱文印。款下钤“王原祁印”白文印、“麓台”朱文印。本幅左上有王翚题:“曩与麓台先生同客京师,每见行笔破墨透过纸背,自觉天趣横生,余心折之。此帧虽仿仲圭,而气韵位置实得董巨三味,刬俗入雅,可谓超绝。彼世之抹绿涂朱者,何足比数哉。耕烟外史王翚题于西爽阁之南窗下。”下钤“王翚之印”白文印、“石谷子”朱文印。本幅右下角钤“西庐后人”朱文印。款识中的“壬午”是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王原祁时年61岁。。

王原祁自言此图仿元代著名画家吴镇(即梅道人)画法,可其秀劲多皴擦的笔墨,及高低错落山峦的构图法均与传世的吴镇“苍苍莽莽,有林下风”的山水画有所不同,呈现更多的是宋代董源、巨然的风貌。因此,王翚在题中亦言此图“得董巨三昧”。该图为王原祁在京城任“畅春园直庐”期间所绘,是其艺术成熟期的代表作。

本幅自识:“黄鹤山樵为赵吴兴之甥,酷似其舅,有扛鼎之笔。以清坚化为柔软,以澹荡化为天矫,其骨力在神不在形,此画中之犹龙也。写此请正澹翁,亦另开一面耳,非敢望出蓝之誉也。丙戌冬日王原祁画并题。”钤“王原祁印”白文印,“麓台”、“西庐后人”朱文印。“丙戌”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王原祁时年65岁。《古书画过目汇考》著录。

图绘重峦叠嶂,流泉飞瀑,为画家心目中的理想仙境。作者虽云仿自元人黄鹤山樵,即王蒙,实际上是作者集古人大成之作。图中不仅有王蒙细密的笔墨,还有五代董源和巨然气势雄伟、于严整中求变化的构图,明董其昌所提倡的书卷之气亦迷漫于清疏秀逸的意境中。此图表现出作者成熟期的山水画风貌和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底。

作者自题:“元四家皆宗董巨倪黄另为一格,丰神气韵平淡天真,腕弛则懈,力着则粘,全在心目之间,取气候神有用意不用意之妙。新秋乍凉,养疴休沐,偶然奥到,便作此图。然笔与心违未能肠合,所谓口所能言笔不随也。康熙癸未中秋麓台。祁题。”迎首钤 “御书画图留与人看”朱白文印,款下钤“王原祁印”白文印、“麓台”朱文印。本幅左下角钤“西庐后人”朱文印。右下角钤鉴藏印“虚斋鉴定”朱文印,“过云楼藏”、“曾为汝南蕉雨轩藏”白文印。款识中的“癸未”为清康熙四十二年癸未(1703年),王原祁时年62岁。

本幅标题中所谓“倪黄”系指元代画家倪瓒、黄公望。此图法倪瓒风格,构图简约。绘水塘之滨,秋林饮霜的幽寂景致。图中大片的留白,在山石、树木的衬托下,得“远岫与云谷交接,遥天共水色交光”的意趣。图中的山石宗法黄公望的笔法,用笔沉着稳健,皴染兼长,生动地表现出江南山峦质地松软的特点。从此图中可见,王氏不仅对倪黄画法有着深入的了解,而且已经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于自己作品之中。本幅当为王原祁晚年仿倪黄的代表作之一。

扇页有自题:“乙卯夏日写大痴设色小景。王原祁。”钤“王原祁印”白文印。“乙卯”是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王原祁时年34岁。

此图是现存的王原祁早年学黄公望画法的罕见之作。王原祁自幼受祖父王时敏的影响,对黄氏画法极为推崇,反复临摹不怠。此图从设色到笔法均取自黄公望。图绘层峦叠嶂,松林山舍,是画家心目中的理想仙境。山石以赭色为主调,连皴带染,显现出雨后温润透明的质感。树木以横卧点子叶为主,笔法略显稚嫩,缺少空间层次变化,反映其时画风尚未成熟。

扇页有自题:“臣王原祁恭画。”钤“臣原祁”朱、白文印。图绘茂盛的树木、简约的草舍和由众多小石块叠加的山石,这些都是王原祁惯绘的题材。它们构成典雅清幽的自然环境,是文人画家所追求的理想生存之所。山石的石面以润笔皴擦,并且以墨和绿色点苔,苔点大小间杂,聚散相生,与小笔触点染的树叶相呼应,于细碎中联结成杂而不乱的整体。

此图无年款,由落“臣”字款而知,此图应该是王原祁考上进士后,在宫中任职期间献给康熙皇帝的画扇。虽然画幅很小,但是,是王氏的精心之作。

本幅款识:“癸酉清和雨窗,余作观大痴富春长卷歌,适伦叙年兄以素纸索画,遂写其意请正,王原祁。” 钤“王原祁印”、“麓台”、“古期斋”印。右下角钤“虚斋鉴定”等藏印两方。诗堂有陈元龙、孙岳颁、胡会恩三家诗题及“有余闲室宝藏”等鉴藏印二方。陈元龙题:“大痴吹笛车厢去,粉本零残半有无。好手今推王给事,人间重见富春图。陈元龙。”钤“陈元龙印”、“乾斋”印。孙岳颁题:“富春山绘黄公望,生面重开王麓台。应是长歌歌不尽,画中诗见右丞才。孙岳颁。”钤“未尝有松石画意”、“孙岳颁印”、“尌峰”印。胡会恩题:“诗成泼墨意萧闲,吞吐烟云尺幅间。何必按图寻子久,分明雨后富春山。胡会恩。”钤“胡会恩印”、“孟纶”印。

此图是画家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52岁时仿效元代绘画大师黄公望的得意之作《富春山居图》的笔法而创作的,在经营位置、山脉开合起伏以及笔墨运用方面都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和高超造诣。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中用笔松动老辣,王原祁对黄公望的画风了如指掌,在不断地临摹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他在这幅仿作中皴擦点染运用自如,技法高超,尤其在笔墨运用方面,先笔后墨,晕染多次,由淡而浓,渐次增加,最后以焦墨破醒,给人以厚重的感觉。山体、景物比黄公望所画更厚重、更严谨、更细密。王原祁的绘画风格在“四王”之中很有特色,他发展了董其昌对具有抽象意味的笔墨形式的追求,具有程式化的特征。他绘画的目的在于娱乐性情,偏重于理想,这与西画偏重于实景有着显著的区别。

图绘云峰林谷、树石蓊郁的景致。据款题而知,此图是王原祁为其乡前辈龚秉直所画。龚秉直,字敬立,号石帆,与王氏交谊甚厚。王氏曾为他创作过多幅画作,其中本幅款中所提《意止斋图》卷为《吴越所见书画录》著录。王原祁自幼深受祖父王时敏的影响,以临摹宋元古迹为法,尤其推崇黄公望的笔意。此图是他仿学黄氏画法的成熟之作,笔墨古拙,色调淡雅,细碎的山石在繁复的堆砌中构筑出高古清幽的意境。

款题:“吴门旅雁两三声,我去西江君北征。一片楼头寒夜月,桃花流水隔年情。两载相思南北分,孤舟淮浦忽逢君。离愁一夜连床话,湖岸西风浪接云。意止图成点染新,一山一水未能真。知君夙有烟霞癖,侧理重贻拂旧尘。侵晨扣户喜盘桓,无那霜花入砚寒。促迫由来多疥癞,挂君素壁不须看。戊寅夏秋,敬立表叔读书余斋,余为作意止斋图。长卷甫成而北行,复购纸相待。历年以来彼此往来南北,仅于清淮一晤,今始得都门聚首,欢甚。连日过寓斋坚索前约,呵冻遂成此图。因题四绝,以誌我两人离合之迹云。康熙辛巳小春下瀚王原祁。”钤“御书画图留与人看”阴阳文印、“王原祁印”白文印、“麓台”朱文印、“西庐后人”朱文印。“辛巳”为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作者时年60岁。庞元济《虚斋名画录》著录。



百幅中国名画

王原祁·娄东派· 清四王①
清六家·清名家·清画史·百家·故宫

王原祁画选 山水长卷 溪山高隐图 馆藏立轴
王原祁作品 山水图册 仿古山水屏 故宫藏画
  评论这张
 
阅读(2528)|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