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21 22:59:56 阅读2441 评论0 212018/02 Feb21
|
2018-1-20 0:01:05 阅读1918 评论0 202018/01 Jan20
乾隆皇帝对书画的收藏并非一味积累,而是一位会拨冗吟咏玩味,寻觅作品会心处的收藏家。本次展览以他六次南巡为切面,透过巡行期间的书画题咏,拣选出曾与他一起旅行的书画作品,希望对他的鉴赏活动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根据题跋的时间与内容,可看出乾隆皇帝常搭配南巡所经地点,欣赏展玩与自然风光或相关故实对照的作品;若干铭心之作更成为他行李箱中的常备物件,不吝一再吟咏。
透过这些作品,不但可推敲官员仕绅对皇帝喜好的理解与预期,也能由题跋观察乾隆皇帝的回应。这些曾与皇帝一起旅行的书画作品境遇不一。有些可能连展开的机会都没有;有些则留在行宫、寺庙中;有些入宫后又归还原藏地;有些备受欣赏,回宫后不断复制;还有一些作品成为旅行的经常成员,一次又一次跟着皇帝到处去旅行。
虽然当年打包的清单可能已经佚失,藉由整理《清高宗御製诗文集》及《南巡盛典》部分在旅程中受皇帝题咏赏鑑的作品,仍可窥探两百多年前乾隆皇帝南巡行李箱内曾经存在的书画作品。这些作品的挑选与旅行路线、名胜典故的关连不浅。至今还
2018-1-19 23:57:31 阅读2189 评论3 192018/01 Jan19
2017-7-3 10:37:54 阅读2472 评论0 32017/07 July3
2017-7-1 17:36:28 阅读3241 评论0 12017/07 July1
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圣祖南巡幸驾曲阜,亲至阙里孔子故居,赐御笔「万世师表」榜书,悬于大成殿中。翌年下诏摹搨此匾,颁发给天下文庙,「万世师表」四字亦因此成为孔子的最佳代称。而今,「万世师表」也是全台首学台南孔庙大成殿内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块匾额。
孔子(西元前551-西元前479)祖先为受封于宋国的殷商后裔,生于鲁国,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后世敬称孔子或孔夫子。他是东周时期的思想家与教育家,曾删诗书,赞周易,订礼乐,修春秋,成为后世科举取士必读教材,影响华夏文化至为深远。邻近的日本、韩国、越南以及东南亚等地区,亦受其学说沾溉,形成了儒家文化圈。
孔子被孟子尊为「圣之时者」,意思是其思想能适用于各个时代。孔子的言行、事迹,与周游列国的见闻,皆保存于《论语》、《孔子家语》,或散见于《史记》与诸子百家经史故事。本院书画藏品中,颇多与孔子相关的作品。除了绘画、版画中的各类孔子肖像,书法中诸多汉隶名作、历代碑刻、经典箴言,以及御笔书匾等,也都是汉代以来尊崇儒术所留下的历史轨
2017-7-1 12:51:23 阅读9119 评论0 12017/07 July1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诗文清远,书画复唐宋古风,为后世所宗。图绘子贡见原宪于其居所,桑木为门轴,破瓮为窗口之陋室,以昭示君子以德乐道
2017-7-1 10:53:08 阅读1685 评论0 12017/07 July1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人称考亭先生。他所著的《四书集注》,阐述孔子学说,成为南宋的官学与士子科举必读的书,影响近八百年来的中国思想。本册所书内容节录自《易经》的〈系辞〉上、下传及〈说卦传〉,共十四开,是朱熹存世仅见的大字墨蹟,经元明两代藏家之手,于清乾隆时期入宫,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为流传有绪之作品。每行仅书写二字,结体上重下轻,笔势深沉而迅速,大有快剑斫阵之势,字字筋骨突出,强健有力,笔画墨色黝黑,时而又现飞白,精神显得格外奕奕,为古代传世大字书法中之佳作。林宗毅先生(1923-2006)捐赠于民国七十二年(1983)。 |
2017-7-1 10:51:26 阅读3909 评论0 12017/07 July1
2017-2-1 12:18:01 阅读3246 评论3 12017/02 Feb1
〈鸟谱〉原名余省(1692-1767以后)、张为邦〈合摹蒋廷锡鸟谱〉,本展出第一册一至十三幅。每开右页以工笔结合西洋技法,描绘各种鸟类,其中亦包含传说中的鸟种。左页以汉、满两种文字记述其名称与生态习性等,具现代鸟类百科图鑑的意味。此作採用花鸟画的构图和笔墨形式来呈现生态记录,若单独观赏每一画幅,均可成为一幅独立的花鸟册页作品。如此特殊的创作概念和内涵,在历代花鸟画中诚属少见,有其独特艺术价值。
2016-11-3 12:10:53 阅读2516 评论0 32016/11 Nov3
江苏省 南京市 射手座
发消息 写留言
122452198 | |
jsl641124@163.com | |
博客等级 | 加载中... |
今日访问 | 加载中... |
总访问量 | 加载中... |
最后登录 | 加载中... |